走向未来,苏州抢抓千亿级“新风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9:31:00
目前,苏州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达1395亿元,到2027年,目标剑指2000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明天(4月3日),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将召开。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伙伴云集苏州,共话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未来。
解锁多元应用场景
在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不是未来科幻,早已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
在工业领域,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MagicBot在吴中区一家工厂“上岗”。

在服务领域,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化身“智能讲解员”;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人形机器人为专家们颁发证书。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物理形态之一。除此之外,具身智能体也可以有其他形态,比如机械臂、四足机器人等。
在餐饮领域,日前,苏州首台碧螺春机器人新茶饮机正式亮相。让人惊喜的是,一杯碧螺春新茶饮可以由一只灵巧的机械臂仅用90秒钟制作完成。

在教育领域,昆山市信义小学引入四足机器人领跑操,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状态调整速度,还能通过语音提示帮助孩子们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

只有技术不断应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才能深刻影响生产和生活。
完备的产业生态让苏州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沃土。作为工业大市、经济大市,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苏州拥有产业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

02
看企业如林竞秀
一个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在苏州落地生花,其背后的苏州企业也引发关注。
目前,苏州已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
日前,苏州发布了首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要素名单,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科沃斯机器人、魔法原子、乐聚(苏州)机器人等30家企业入选“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优质领航企业”。

在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中,谐波减速器是让人形机器人“关节”能够灵活自如运动的关键,绿的谐波是全国第一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谐波减速器公司。
灵巧手是机器人操作和动作执行的末端工具。钧舵机器人是末端执行器领域品类全、功能覆盖广的头部企业。近期已发布Mozart仿生灵巧手,带来更接近人手操控精度与灵活性的解决方案。

在产业链中游本体制造中,魔法原子产品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仿生四足机器人等,预计今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乐聚机器人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2024年底,企业人形机器人产线在苏州正式启动,这是江苏首条人形机器人产线。

03
以技术创新破茧成蝶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苏州这片沃土中奔涌发展,既需场景驱动,也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2024年,由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牵头建设的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在苏州揭牌,推进机器人领域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目前,中心正着力打造一款名为“祝融”的火灾救援机器人。这是目前国内极少的液压人形机器人,核心指标国际领先。

“祝融”具备感知、适应火场环境的能力,如识别起火点,判断有无危险气体泄漏,避开障碍物,搜救被困人员。“祝融”全身的164种、1078个主要零件,绝大多数为定制化产品,由20余家苏州当地企业供货。
04
以政策绘就未来蓝图
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的场景应用,离不开创新生态支撑和政策牵引。
目前,苏州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态势初显,苏州“十小虎”机器人产业发展各有特色。

苏州更是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第三位,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在政策供给上,苏州研究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努力建设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示范应用样板城市。

心向远方,无畏挑战。到2027年,苏州的目标是:
◾️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
◾️重点培育3家以上拥有整机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年产量达1万台;
◾️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
◾️在“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部组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制造、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

具身赋能
机智未来
来苏州
创未来
来源:苏州新闻
编辑:x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