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工智能+”行动路线明确 AI基础设施有望迎来爆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9:54:00    

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人工智能+”行动最新部署引发关注。

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图日渐清晰。受访专家指出,《意见》的出台,既是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回应,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对AI产业而言,基础支撑层的算力芯片、数据服务、开源平台等领域有望迎来爆发。

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

《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包括“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在谈及《意见》出台背景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从试验探索迈向价值创造阶段,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刻变革。经过市场初步检验,人工智能已具备解决一些现实场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处于应用落地的关键窗口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机器人进工厂、进家庭渐成趋势,各类智能体已在生产生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仍存在对人工智能作用认识不一致、供需对接不畅、应用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指导。

上述负责同志指出,《意见》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形成系列务实政策举措,突出让市场有方向、有信心、有体感、有加速度。例如,建立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处理好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就业岗位冲击等相关挑战,明确发展方向和政策预期。针对人工智能在应用落地中存在的重硬轻软、应用碎片化、开源社区活跃度不高等问题,针对性提出系列举措。坚持分业施策,针对每个领域分别提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方向,形成各行业“人工智能+”思路主线。

应用层是AI下阶段发展关键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央广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通过系统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这既是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回应,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朱克力指出,过去AI发展多集中在技术层,如今通过科技、产业、消费等六大领域的系统推进,AI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全场景。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谢超也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AI技术进步而言,应用层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是AI促进经济增长、服务大众的载体。同时,产业化应用所带来的商业利润也将促进AI算力层、模型层迭代创新。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在应用层面,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加速落地,智能经济新形态初步显现。“这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互动,将推动AI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变革。”

AI基础支撑层将迎来爆发

谈及“人工智能+”行动蕴藏的市场机遇,谢超告诉记者,模型驱动、软硬结合是这一轮AI技术进步的鲜明特点。对于大模型本身而言,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缺一不可。在应用层,无论是具身智能还是离身智能发展,模型都是核心所在。《意见》在强化基础支撑能力方面明确将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放在第一位,强调了加强数据供给创新的重要性,有利于树立更为全面的AI发展理念,为“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朱克力指出,对AI产业而言,基础支撑层的算力芯片、数据服务、开源平台将迎来爆发。例如,智能算力统筹将催生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层的智能终端、工业软件、行业大模型将加速落地。对赋能行业而言,制造业将通过AI实现柔性生产,服务业将通过AI创造新业态,农业将通过AI提升数智化水平。

“在低空经济中,AI与无人机结合可优化物流路径;在首发经济中,AI可加速新产品研发。这种机会不仅体现在技术层,更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企业可通过AI重构价值链,市场将呈现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的格局。”朱克力补充道。

此外,从投资视角看,谢超还指出,从近两年全球私人部门在AI领域的投资来看,通用大模型、垂类大模型以及数据库等AI基础设施也是产业界重要的投资方向。

阶段性目标明确产业发展预期

《意见》提出了“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等阶段性目标。

谢超认为,《意见》对智能终端、智能体的普及率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有利于进一步明晰产业界的发展预期,激励各方持续投入到“人工智能+”行动中。

在朱克力看来,2027年实现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意味着AI将从辅助工具升级为生产核心。例如,智能工厂中AI或将主导生产调度,智能服务中AI将重塑消费体验。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则标志着AI全面融入经济社会运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能力。

“《意见》设定的目标将推动AI从技术层向应用层渗透,形成完整产业链,从而以全要素智能化提升效率,创造更智能的工作生活方式。这种阶段性跃迁,将使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主动。”朱克力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行动路线明确 AI基础设施有望迎来爆发
2025-08-27 19:54:00
第三批国补到账!这些常用品类首次纳入补贴
2025-08-27 16:47:00
又一“超级赛道”,传来大消息!
2025-08-25 01:11:00
【乡村振兴】新疆奎屯市开干齐乡高疙瘩泉村:“菌香”四溢促蝶变
2025-08-20 11:34:00
现场评丨为奔腾的算力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2025-08-20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