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高原之上,他们用青春的身影写下绿色的诗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0:34:00
高原绿色
■高原
我的很多战友都在西藏,我一直有个心愿,想去看看他们。
仲夏时节,我坐上了去往西藏的飞机。从舷窗俯瞰大地,雪峰险壑,星罗棋布。辽阔的高原上,苍黑色的山脊如刀削一般,皑皑雪峰在阳光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和前来迎接的战友会合后,我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途中路过雅鲁藏布江, 我十分激动——这条江的名字在我儿提时代就如雷贯耳,歌唱雅鲁藏布江的歌声时时在我耳边回荡。如今,她终于缓缓揭开面纱,让我得以一睹芳容。
看到周围大山上泛着的绿色,我好奇地问道:“过去人们总说高原寸草不生,没想到山上都是绿的。”
战友笑着说:“这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很多。照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拉萨就牛羊肥壮草木遍地了。”
聊着聊着,外面的天色突然阴沉下来。战友说,高原的天气变化很快,有时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就下起暴雨冰雹,那大风能把哨位上的哨兵掀下来。遇到这种情况,哨兵会用一根背包带把自己拴在哨位上。我想象着哨兵在狂风中拽着背包带坚守战位的样子,心中感动不已。
聊天中,我了解到长期驻守在高原的战友,一年虽有3个月的探亲假,可头1个月他要慢慢适应内地充足的氧气环境;第2个月他一心想着为家里做点事,弥补对家人的亏欠;转眼到第3个月,他又要忙着做好进藏准备……探亲假一晃就过去了。
“这次探亲,我提前回来,想利用假期时间带儿子进藏看看。一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高原官兵的生活,培养他艰苦奋斗的作风;二是为了和儿子多待些日子,培养培养感情……”
听着战友的话,我心里酸酸的。边防官兵驻守在离天空很近的地方,不能常与家人团聚。他们与家人虽遥遥相望,却心系一处。这样的思念和牵挂,大概只有高原军人才能体味。
入夜,拉萨市区很是热闹,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看着繁华的拉萨,我更加想念驻扎在这里的战友们。正因为有他们的付出奉献,才有如今西藏的繁荣安宁。
回到房间,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战友给我讲的一位战士的故事。
这位战士来自江南水乡。到阿里当兵后,整日见不到绿色的他很是思念家乡。于是,他决心要种出一株绿植,让战友们感受自然的生机。
有一天,他找到几头大蒜,又从山石缝里挖回来一层薄薄的土,将大蒜栽在装有土的罐头瓶里。为了能使大蒜长出蒜苗,他十分精心地呵护它。白天,他把大蒜放在楼道里晒太阳,晚上再拿回屋里保暖。每次执行完任务,他回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的大蒜。
可时间一天天过去,大蒜始终没有冒出芽来。有战友说,这里海拔高温差大,连草都不长,大蒜不可能发芽。可这名战士不肯放弃,他一如既往精心照料着大蒜,期待它在某一天长出嫩芽。
一晃6个月过去了,大蒜睡在瓶子里,连懒腰都不伸一下。这位战士急了,几次想把大蒜从瓶子里拿出来看个究竟,可又舍不得。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按捺不住,把罐头瓶敲碎,取出了大蒜。没想到,大蒜竟然已经生长出了一个小芽。
在班务会上,他说:“我今天犯了一个错误,我向同志们检讨!我养了大半年的蒜,明明已经发芽了,我却把它给拔出来了。要不再过几天,大家就能看到蒜苗了……”说到这里,这名战士伤心地落泪了。战友们都不说话,默默低着头。
战友告诉我,如今的高原边防,大多数营区都有温室大棚,战士们亲手培育出瓜果蔬菜,在高原上种出了一片小小绿洲。
在西藏的日子里,我格外喜欢看那一抹抹绿色。战士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着它们,使之成为高原上独特的风景。
雪峰之上的生命禁区,虽然没有树,却从不缺少绿色。我的那些年轻的战友们,如小白杨一般挺拔。他们驻守在这里,用青春的身影,在高原写下绿色的诗行。
(本文刊于2025年7月8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主播:刘敬一
编辑:王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