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恶意失信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2 21:54:15    

恶意失信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生产、销售假药或假冒伪劣产品;

2. 发布虚假广告;

3. 销售质量不合格的房屋;

4. 非法集资;

5. 恶意拖欠薪水或债务;

6. 贿赂;

7. 无照经营;

8. 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

9.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 恶意逃税避税;

11. 不执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

12. 拒绝履行国防义务,包括逃避兵役或拒绝民用资源征用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和社会信用体系进行约束和惩戒

相关文章
“天花板”级别的社科夏令营又来了!有哪些新看点?
2025-07-07 21:47:00
年底前北京市主要路口均可抓拍电动自行车违法
2025-06-12 11:46:00
烟草五百年:从植物制品到消费符号丨书评
2025-06-07 00:23:00
践行孝道文化 关爱老年人生活
2025-05-10 20:32:00
拒绝“一闭了之”:大学开放度就是竞争力
2025-05-05 1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