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迸发新活力 书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8:30:00

五月的鞍山,生机盎然。陈台沟铁矿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神龙腾达的生产线,高速运转;千山景区,游客如织……在辽宁振兴的关键战场上,鞍山以企业为“主力军”,正在加速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以期让老工业基地迸发新活力,书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千山景区,游人如织。谁能想到,这里也曾陷入经营困境。作为国企改革“试验田”,在千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全力支持下,辽宁千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新班子上任10个月,破局而立,向市场要发展、向存量要增量、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口碑、向宣传要热度,加速释放消费活力。2024年,千山景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3亿元,同比增长15%,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创五年内新高。

千山旅游集团的“逆袭”不仅成为辽宁国有企业改革的典范,也是鞍山企业发展的缩影。2024年,鞍山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现市属国企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全覆盖,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8.5%,在深化改革中绘就出一幅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新画卷。

企业好,产业好,鞍山才会好;企业强,产业强,鞍山才更强。鞍山是我国重要的铁矿战略资源基地、国防安全重要的钢材资源保障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菱镁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基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赋予了鞍山工业企业发展强大动力。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67户,其中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8个、5G工厂5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3个、省级技术中心达到78个、工业企业创新产品114个、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59户。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546亿元,其中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51.1%。

工业企业是鞍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024年,借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实施工业“四项改造”项目283个,改造企业新增产品100余种,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8.6%,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17.3%。深化“双鞍”融合,鞍钢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鞍钢产品本地加工率和供应链本地配套率分别提高3.5%和3%。菱镁行业乱象基本遏制,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远东矿业镁建材等项目开工建设,菱镁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到25%,菱镁行业增加值增长7.2%。重点培育工业大企业,紫竹集团荣登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迈格钠磁动力公司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0户大企业产值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8个百分点,102户企业上规升级,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民营企业是鞍山振兴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是鞍山振兴的宝贵财富。2022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不断取得突破,民营经济主体户数达到33.54万户,三年累计增加4.66万户,累计增长16%。2024年,民营经济主体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户数的96.57%,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总投资48.4%。

位于辽宁台安经济开发区的鞍山神龙腾达工贸有限公司在鞍山先后投资近40亿元,建设镀锌板、彩涂板及化工涂料四期工程,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建筑、食品包装等领域。如今,神龙腾达以百亿产值挺起民营经济脊梁,年上缴税金超亿元,解决当地1300余人的就业问题,成为辽宁民营百强企业。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阳光雨露”。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鞍山逐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体系、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基石。2022年以来,全市共选派1400名领导干部,在服务企业的基础上,从中择优集中分片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面提高涉企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新春就业大集”“惠企护航保用工攻坚战”“青年群体就业双百日攻坚行动”等就业专项行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30万个。

鞍山全面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厚植民营经济投资兴业沃土。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组织企业搭建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至今,累计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家,认定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53家。推动形成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单项冠军的梯队培育体系。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436家,累计达到1339家。各类科技型企业累计增加488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增加23户,雏鹰瞪羚企业增加2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43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18户,6户民营企业实现A股上市。

在鞍山振兴的答卷上,企业始终是最醒目的“答题人”。万千企业将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辽宁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全媒体记者 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