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追光》:广州交响乐团在“上海之春”奏响时代强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03:00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4月5日,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演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专场音乐会。广州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黄屹的执棒下,携手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由广交委约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交响曲《追光》(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优秀文艺项目扶持经费资助项目)。

此次音乐会还演出了另外两部广交委约创作的作品: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天穹之志:大湾华章》和著名作曲家陈其钢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由金钟奖与文华奖获得者、二胡演奏家陆轶文担任独奏。

在同一场音乐会全部上演新作品并不多见,广交以三部委约新作亮相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艺术体验,更彰显了广交在委约创作中国交响乐作品方面的卓越成就与担当。

《天穹之志:大湾华章》于2024年1月由指挥大师丹尼尔·哈丁执棒2024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乐团在2024 YMCG首演。4月5日的演出,黄屹执棒广交为这首向大湾区献礼的作品做出了极佳的诠释。音乐捕捉了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历史文化厚重、多彩的神髓,不曾游历过大湾区的人们也能从作品开头小号的旋律中,听到、看到夜幕初启、华灯闪烁的都会夜色。

一曲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陆轶文与广交将中国文化的意蕴、风骨以全新的意境传达,让现场观众在音乐当中感受到作曲家经历顺流逆流后的沉静,情感倾泻与宣泄后看到“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豁达景象。

《追光》作曲家龚天鹏表示,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掏空灵魂”的付出。他将自己对古典浪漫交响传统的热爱,与作为军人后代的家族情怀以及当代民族情感相结合,融入广东音乐的特色,力求在艺术性和时代性之间找到平衡。这部作品从创作到排练再到演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作曲家和演奏家们的心血。龚天鹏感慨地说:“作为新生代作曲家,拥有如此肥沃的展示平台和强大的诠释团队是无比令人幸福的,这也是我作为上海作曲家首次在家门口聆听客席乐团演奏自己的作品,更令人振奋。”

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作为国内顶尖的专业合唱团,对《追光》的精彩演绎令人印象深刻。在第四乐章中,合唱团用法、俄、英、中四种语言演唱《国际歌》,营造出沉浸式的意境,诠释出理想之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无穷力量。

合唱团主管、女中音声部长王潇希表示:“作品中不同语言的运用以及诸多细节的处理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多次排练,我们力求将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和立体。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特别注重领唱的人选,从语言和声音效果都符合作品中‘新生力量’的表现需求。”

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黄屹认为在当今古典音乐的发展中,委约创作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广交通过与不同代际的作曲家合作,展现了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无论是像陈其钢这样的资深作曲家,还是像龚天鹏、梁皓一这样的青年才俊,他们的作品都在广交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在谈到《追光》时,他表示这部作品展现了如何将命题式创作转化为开放性的艺术表达,这不仅是音乐创作的课题,也是广交对新时代古典音乐发展的一种探索,为古典音乐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一直以来都以“推广新人新作”为宗旨,而广交的这场音乐会无疑是对其宗旨的完美诠释。黄屹总监在采访中说道,让更多年轻人走进音乐厅欣赏这样的作品,需要的是一种探索的心态。参与4月5日当晚音乐会的观众见证了《追光》在上海的首演,这种见证历史的参与感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他鼓励年轻人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尝试新的音乐作品,就像“开盲盒”一样,勇敢探索未知的世界。

黄屹还分享道,广交是一个多元化、包容性极强的乐团,不仅凭借自身高水准,在国内外拓展艺术影响力的同时,还有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和广州青年交响乐团(GSYO)这样的培育青年音乐人才的重大项目,极具推动中国交响乐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广交这样多元化的结构与平台,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成长。本场《追光》音乐会也体现了广交对青年作曲家的大力支持,展现了广交对新作品推广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主办方提供

相关文章
管城区商都小学:音乐爱心共融,同谱文明之声
2025-04-15 18:49:00
作曲家去世四年后大脑还能编曲,科学团队培育出能够实时创作音乐的“迷你大脑”
2025-04-15 16:14:00
“青年YU城”起航,激发惠城青年与城市共鸣
2025-04-14 16:15:00
江门首个!紫茶小学原创戏剧作品获全国一等奖
2025-04-14 16:15:00
烟台市儿童友好城市主题IP形象征集公告
2025-04-14 1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