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针一线延续文化血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49:00    

【来源:上党晚报】

李小梅正在制作黎侯虎配件

“一针一线都是文化血脉的延续,守护黎侯虎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近日,在黎城县黎侯古城,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小梅正缝制着一只布老虎,指尖翻飞间,威风凛凛的黎侯虎渐具雏形。

“我叫李小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的传承人,以前是一名护士,后来离职,专门做黎侯虎。”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了李小梅的前半生,她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

受家里长辈的熏陶,李小梅自小就经常帮母亲制作一些黎侯虎的小配件,即便是无法插手的复杂工序,她也会站在母亲身边细细观察,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老一辈手艺人的一针一线都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当别的孩子捉迷藏的时候,李小梅却选择与黎侯虎制作相伴,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李小梅一开始并没有系统地走上黎侯虎传承的道路,毕业后一直从事护士工作,但她却始终没有放下缝制黎侯虎的营生,工作之余就会缝制几只。黎侯虎的制作没有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就靠一辈一辈的手工传承,这种传承的纯粹性,也带来了面临失传的可能。“如果我不做的话,可能它就真的丢掉了,这是大多数手艺人的使命。”李小梅说。2008年,她辞掉了护士工作,开始一心一意从事黎侯虎的制作传承。

黎侯虎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大多数消费者只是作为小孩出生后寄以平安寓意的吉祥物而购买,这使得黎侯虎的销售不尽如人意。

最开始,李小梅是给父母打下手,帮助他们做黎侯虎。在这个过程中她想给予黎侯虎一些新的元素和做法,但是老人家却不能理解。于是,李小梅就选择了自己开公司,做创新产品,让黎侯虎产品多元化、更加贴近生活。李小梅说:“黎侯虎想要得到市场认可,需要产品反复与市场融合,从挖掘到研发,再到让产品遍地开花。”

通过多年在外的交流学习以及观察,李小梅决定把黎侯虎做成一个成熟的系列元素:“我们有设计一些文创产品,像虎头帽、马克杯、文化衫、抱枕之类的,希望能借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接触和了解黎侯虎。”此外,李小梅还成立了研学基地,和学校进行合作,让更多的学生能了解黎侯虎的故事背景和传承价值。

除了对非遗的传承,李小梅还通过制作黎侯虎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走进李小梅的工作室,七八个工人正围在桌前制作黎侯虎,选材、画样、裁剪、填充、绣制、粘缝……100多平方米的店中,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段时间有个订单,要500只小老虎,所以我们也是在赶工。还有工人把材料带回家,自己在家做的。”李小梅一边缝制老虎眼睛一边说。

如今李小梅的黎侯虎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高铁站、机场都有他们缝制的黎侯虎在销售。

“我这有二三十个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做黎侯虎按件计费,一年能挣1万5千元左右,做得快的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提起带动就业李小梅脸上满是自豪。

在北桂花村,51岁的村民李京芬在赶制虎尾。她制作黎侯虎已有12年,在照料家里4亩多地之余制作黎侯虎,每月能增收千余元。李京芬说:“挺好的,农闲时还能靠它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如今年逾五旬的李小梅,依旧坚持缝制黎侯虎。“只有亲手做了,才能有思考。”厚厚的眼镜片、变形的手指关节、休息时间也未曾摘下的顶针,时间留下的细节都在诉说着她对黎侯虎的深厚情感。

“让非遗技艺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才是最好的传承。”夕阳余晖中,李小梅的工作室里依旧热闹。针线穿梭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正在这里交汇,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黄欣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研控科技上涨2.73%,报1.88美元/股,总市值5261.74万美元
2025-04-03 23:23:00
平江县伍市镇伍市学校:地震 + 消防 “双保险”,安全防卫实战课完美落幕
2025-04-03 21:27:00
一针一线延续文化血脉
2025-04-03 10:49:00
春风十里 满屏都是晒花人
2025-04-03 07:07:00
未雨绸缪 扎实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2025-04-03 04: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