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且吉兮,西泠印社雅集吴昌硕故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7:02:00
近现代代金石书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的故里,地处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
4月19日至21日,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系列活动在吴昌硕先生故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120余名诗书画印领域的艺术家们齐聚竹乡,追先迹、观竹海,探寻昌硕故里的书画精髓和人文风骨。中国印学博物馆期间还举办“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呈现百余方战国楚系古玺印和封泥。
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系列活动包含了雅集笔会、展览、学术交流等,包括安吉县鄣吴镇参观吴昌硕故居、美术馆等。
安且吉兮,昌硕故里。百年巨匠,文脉永续。4月19日至21日,西泠印社社员及各界嘉宾在安吉举行祭拜印学先贤仪式,组织雅集笔会和艺术采风,并举办主题展览和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以此表达对西泠先贤和印社传统的敬意。
安吉,这片取名自《诗经》的沃土,以千年文脉滋养出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艺术大师。以“昌硕文化”为联系纽带,近年来,西泠印社与湖州和安吉合作举办了多场次影响广泛的展赛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师古开今——吴昌硕艺术传承展、湖州籍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等高水平特色展览活动。
4月19日晚,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笔会在安吉举行。西泠印社领导陈振濂、童衍方领衔开笔,百余名社员现场泼墨挥毫,或写或画,生动再现传统文人社团吟咏酬唱的雅聚场景。

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笔会现场
4月20日上午,西泠印社社员集聚鄣吴镇吴昌硕故居前,举行祭拜先贤仪式。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宣读《西泠印社乙巳春雅祭先贤文》。与会社员分批上前敬香,一起面向祭台恭行鞠躬之礼,向创社先贤和历任社长追思致敬。
据悉,1844年阴历8月1日吴昌硕诞生于鄣吴镇,在现存的故居老屋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吴昌硕故居是一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总占地约2500平米。

祭拜先贤仪式现场
4月19日下午,“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开幕式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拉开了此次春季雅集的序幕。据悉,展览共展出百余枚战国楚系珍贵玺印和封泥,不仅有技艺精湛的篆刻艺术,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学术价值,为深度推进传统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实物支撑。

展览现场
战国古玺分域研究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的诸侯国,因地理及风俗文化相近的因素,其周围的曾、蔡、吴、越、徐、宋、黄诸国的文字深受楚国影响,从广泛意义上讲也可纳入楚系文字的范围。西泠印社副秘书长许雄志介绍道,近几十年间,随着考古发掘,楚简及楚国青铜器的大量出土,以往冷寂的楚文字研究,也渐渐成为一门显学。西泠印社理事曹锦炎说,“楚国的印章面貌多姿多彩,特别是它的文字,更多地体现了毛笔的味道,所以很值得我们创作者去研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之际,《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精粹》出版,本书收录先秦楚系官印200件,姓名私印335件,箴言吉语177件,肖形24件,封泥147件,金版印陶7件,总计890件。楚玺所载“楚职官”内容丰富,是研究楚国官职的重要考古资料。

展览海报
作为“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的配套项目,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学术交流活动于4月20日在安吉举行。来自多个高校的十位古文字研究学者围绕楚系古玺印研究,从文字、印面形制、异体字、吉语玺等多个维度作主旨发言,旨在通过“小切口、大深度”深入挖掘楚系古玺印的学术内涵,为专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多新资料和新观点。众多专家、学者、西泠印社社员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将展至5月13日。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