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夏季高发!家有低龄儿童请注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5:17:00    

连日高温和降雨

给儿童健康带来一定的挑战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测数据显示

2025年上半年

辽宁手足口病发病率

较去年同期有大幅上升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孙英伟提醒:当下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过度恐慌,关键在于早识别、早应对,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为孩子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手、足、臀部及口腔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多数患儿会伴随发热症状。其全年均可发病,因肠道病毒偏好湿热环境,我省传统高发期集中于夏秋季节。

6月龄至5岁儿童为高发群体,其中3岁以下儿童更为多见,这一现象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相关。6月龄后,孩子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减少,而自身免疫力尚未完善,难以有效抵御病毒侵袭。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临床已发现1月龄左右的婴幼儿患病案例。

“不过,大家不必过于紧张。”孙英伟说,大部分患儿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可引起脑脊髓炎、脑炎、肺水肿等症状,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若出现持续高热>39℃、呕吐、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多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毒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涕)、唾液、粪便及皮肤疱疹液中,且排毒周期较长。患者感染后第1周传染性最强,经呼吸道排毒可持续2至3周,经粪便排毒甚至可达2至3个月,病毒可附着于地面、墙壁、玩具等物体表面。该疾病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阻断传播途径是关键

可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减少儿童患病风险

建议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病儿童进行亲密接触(如拥抱、共享玩具、餐具或洗浴用品),以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规范洗手流程

儿童因频繁接触外界物品,手部易沾染肠道病毒,若未及时清洁,可能通过抓握食物或啃咬手指等行为感染。

饭前、便后及外出游玩回家后需及时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充分清洁;日常使用肥皂即可,若明确接触过患者,因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需选择肥皂或含氯洗手液进行清洁。

严格食品卫生管理

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及未彻底煮熟的肉类可能携带病毒,需注意:

水果需彻底清洗(条件允许时建议去皮);

避免给儿童食用生蔬菜;

肉类需完全烹饪至熟透后方可食用。

减少儿童接触污染物品

婴幼儿常通过舔咬玩具探索环境,但玩具表面的病毒可存活数日,健康儿童接触后易感染。

因此,避免儿童舔咬他人玩具;尽量减少儿童舔咬自身玩具的频率。

做好患病儿童隔离

若儿童已感染手足口病,需严格居家隔离:

至少隔离至疱疹液完全干涸(约1周);

建议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延长隔离1周(总隔离期约2周),避免传染其他儿童。

成人加强自身清洁

成人感染肠道病毒多为无症状携带状态,但仍具传染性,病毒可存留于呼吸道及手部。

因此,外出回家后需先洗脸、洗手,再接触儿童;更换尿布后需及时洗手,再进行其他照护或饮食准备工作。

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暴露

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人群密集区域病毒浓度较高,建议减少儿童前往商场、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频率,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接种疫苗

虽然接种EV-A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辽望·辽宁日报客户端

编辑:苏昕 王琳

美编:海健

校对:吴毅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高忠华

相关文章
夏季高发!家有低龄儿童请注意
2025-07-07 15:17:00
我们该如何避免诺如病毒“一传传一片”?
2025-06-19 10:56:00
今日科普|儿童拖鞋软萌背后的“陷阱”,是它在作祟
2025-06-10 20:36:00
“船”递温暖,爱伴成长!船山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举行
2025-05-19 15:03:00
童趣科普点亮成长路!武汉市第七医院科普作品获国家级比赛奖项
2025-04-26 1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