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人”而“创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8:40:00
当AI与课堂相遇,会有怎样的火花?
4月18日,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上,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简称“南外高中”)教师周舟的一节展示课——“项目式学习:AI赋能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呈现了AI赋能课堂的全新样态,让与会者赞叹不已。
比一节课更让与会者震撼的是南外高中的一系列创新行动:重构教学环境,激活教师发展动力,开办零一创新班,建设车库实验室,以数智思维营造南外集团育人的全新样态……人工智能时代的高中教育是否还要走“汗水+泪水”的老路,学生是不是靠“刷题”来拼分数,教师是不是靠“加码”来出成绩?直面高中教育的困境,南外高中显然给出的是另一种答案。
“大道至简,我们的回答就是‘基于立人而创新’,‘立人’是前提,‘创新’是方向,任何时候人都是教育的起点和原点。”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高级中学校长梁明如是说。
“教师不过来,我们就过去”
作为学校的“老人”,南外高中后勤保障处主任邹方针一直记得4年前学校的样子。
“地方太小、空间不足,当时的招生人数又不断扩大,大家心里很慌,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2021年,对南山教育和南外高中的发展来说,都是关键之年。
当年8月,梁明被任命为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兼南外高级中学校长,成为南山区乃至深圳市备受瞩目的集团校的负责人,而南外高中显然是集团的重中之重。
集团里近2000名教师都在观察新校长的行动,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
“只有校长是为教师而存在的,教师才能为学生而存在,学校的真正生产力来自教师在学校的存在感和被认同感。”在梁明看来,校长把教师放在学校价值的至高位置上,教师才会把关爱学生放在事业的中心点上,这是学校教育的底层逻辑。
履新当天,梁明就去看望了高三师生,接下来的几天,他与高中三个年级的班主任连续进行了座谈,确定了在工作与生活中“基于尊重而关心,基于理解而信任,基于欣赏而唤醒”的原则。
学校三分之二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学历高、素质好、有想法、有个性。“教师不过来,我们就过去。我们要跟老师坐到一排,而不是站在对面。”这是梁明队伍建设的人文之道,也是他朴素的学校治理哲学观。
在南外高中副校长王立颖看来,梁明的工作方式就是“聊”,和干部聊,和年级组长聊,和科组长聊,和班主任聊,和科任老师聊。这让她想起了“炉边谈话”。没有架子,不搞形式,推心置腹,真诚朴实,在聊叙中了解情况,传递信任,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年轻教师在南外高中的成长可谓“加速度”。
28岁就当上学校校办副主任的祝继昌,在负责办公室工作的同时还要教语文、当班主任,忙得不亦乐乎。但他告诉记者:“越来越觉得当老师挺有意思,成就感很强。”去年,让他特别自豪的一件事是,自己撰写的前言被采用了,镌刻在学校立人广场的校友文化墙上,一进校门就能让很多人看到。
31岁的物理教师侯尧现在是高一年级教学副级长、物理备课组长,带的第一届学生就有物理单科高考满分、99分若干人,一炮打响。
青年化学教师刘玉鹏,在校兼任化学竞赛教练员,近5年辅导的学生有35人次在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获奖。
30岁的数学教师郭宇轩来校5年,已经成为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担任科组长的他带了一轮高三学生,且取得了不俗成绩。
33岁的英语教师周舟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获英语组一等奖第一名,实现该项成绩在广东省的历史性突破,获颁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24年9月,在南外高中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南外集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的主持人几乎都是工作刚刚五、六年的年轻教师。
梁明在多个场合说过这样一句话,“南外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大条件是我们拥有国家级宝藏老师”。就在这次大会上,这些“宝藏老师”以团队的方式集体亮相,还获颁聘书。
视教师如宝藏,不只是年轻教师的感受。让老教师姜百川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顶着压力解决了许多教师孩子的入园问题,“这件事让全校教师都特别感动”。作为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她还观察到,学校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轻老教师的工作量。“现在的退休不再是悄无声息的告别,而是温情脉脉的欢送会,人走茶不凉”。
“学校的管理是包容性的管理,这种文化让教师有无限成长的空间。”邹方针说。
而这也是让梁明最自豪的地方,南外高中目前已经形成了“少者登堂入室、壮者如日中天、长者炉火纯青”的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三年多来,他的教师队伍建设心得就是两句话:“心中有人”,“人背后都是教育”。
“摒弃‘独木桥’,架起‘三驾马车’”
在一些人看来,高中教育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高考。
“是顺从‘丛林法则’还是‘自我建设’?”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南外高中管理团队不想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南外高中坚定不移地走教科研兴教之路。
在南外人看来,在普通高考赛道要想赢得发展,靠的不是“汗水+泪水”,关键是向研究寻求更大的教育生产力,“牛鼻子”就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此,深耕教学多年的梁明提出高效课堂的五个维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凸显程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与价值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容量、核心概念的聚焦性、课堂结构的逻辑性,由此启动了学校的“五维”课堂教学改革行动。
“‘五维’课堂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更切实的抓手。”副校长胡珣韵在分管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的经历中有这样的深刻体会。
“‘五维’课堂已经成为我们的教学常规,汇报课、研讨课、赛课以及常规课都从这5个维度来引导和体现。”南外高中教学事务处主任柯伟告诉记者,哪怕是观念相对固化的老教师,也已然改变。
化学教师、科组长曾小红坦言,教师接受“五维”课堂有一个过程,但这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真实发生”理念落地的具体行动,“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站在学生角度设计课堂”。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微课视频,还有学生“小老师”制作的视频,“现在我们的课堂动起来了,我就是领着孩子在玩化学”。
2024年,南外高中专门成立了品质教育研究院,此举成为南外高中教育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标志。胡珣韵多了一个身份——品质教育研究院院长,她成了“五维”课堂的深度推动者。
“我们专门聘请了17位学科研究员,全部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就是想以他们为榜样,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胡珣韵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也为破解高质量“五维”课堂卡点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智能化文本分析、数智化大数据分析等让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更加科学准确。”科研信息处主任张国明告诉记者,现在南外高中通过构建AI大模型,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AI智能体,其中的“五维”课堂评价智能平台,就是结合语音情感与微表情状态,分析不同教学策略下学生认知的一种教学模拟器,以协助教师优化教学全过程。
“我们读高中时靠苦学、刷题得了高分,但现在的高考不仅考查知识,更考查思维和能力,这需要我们打破套路,不断创新。”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教师郭宇轩告诉记者。
而在传统的高考升学这条赛道之外,梁明想为学生开辟另两条赛道:国际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三者正是他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三驾马车”。
梁明认为,“三驾马车”举措的本质是教育分层向教育分类转型升级,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发展,也是学校“像树一样成长”办学理念的延伸。梁明特别喜欢《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句话“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这何尝不是教书育人之道?
不要考试机器,育新人育全人
最近,南外高中官微的一条长文《当高三遇上流浪猫:6700块拼图拼出的生命教育课》收获了不少点赞,这是两个高三学生和流浪猫“猫躲躲”的故事。
“我被17岁的纯真、善良和爱心感动了,被学校的包容感动了。”一个家长专门给梁明发来短信。
文中给流浪猫捐款的高中生除了作者詹嘉豪、高熙婷,还有他们的同学陈思,就是在陈思的推动下,这篇文章才得以发表。
作为南外高中第一个国际融合课程班的学生,高二学生陈思已收获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布朗大学的夏校offer。作为SCS学生公司模拟器社团的创始人,她正酝酿着和社员做一些有关流浪小动物的文创产品,为它们募得更多资金。
与一般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高中学校不一样,南外高中对学生的期待是——“个性舒展而不逾矩”。
这一点,高二年级凌云班学生张乔山感受颇深。作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他认为学校给了自己很大的工作自主权。采访当日,他正在和团队策划高二班级篮球联赛,由于年级14个班都要参加,他们正在讨论如何修改赛制,从而保证参赛班级都能满意。
高一年级零一创新班学生文睿涛则享有更多学习自由。零一创新班由南外高中与清华大学零一学院合作创办,在2024级高一新生中,通过自愿报名、思维测试与个人会商,从内驱力、开放性、坚毅、智慧、领导力等方面挑选一批优秀的学生组成。每周半天课程由零一学院的院士团队主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独立开展研究,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研究过程。
组建零一创新班是为了培养高分学生吗?零一创新班班主任张国明的观点十分明确:不要只能考高分的“考试机器”,“我们的学生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具备前沿视野、责任担当和能力素养,投身于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先立志,后立人,再立学”是零一创新班的培养路径,这个学期文睿涛想和同学一起做一个心理方向的智能体,用于检测心理疾病。还有同学在做基于AI的“渗透能发电——海水制氢”闭环管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及AAV技术开发新型免疫疗法等课题研究。
目前,南外高中零一创新班用的是零一学院的AI实验室。而梁明显然有更大的“野心”,他想拿出学校3100平米地下闲置空间改成车库实验室,目前已经确定与深圳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7所一流高校达成了联合共建的初步合作意向,此举也得到了南山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从凌云班到零一创新班,从国际融合课程班到博雅班,从特优班到素养班,每一个班级类型都对应一种体系的课程供给,每一种体系的课程供给都力求满足差异化成长的个性需求。
“无梦想不南外、无科创不南外、无人文不南外、无活动不南外”的学生活动体系也是南外高中的一大特色。从五大体育联赛到深圳湾体育节暨“春茧”运动会、科技节、读书节,从“仲夏夜之梦”高考助威仪式到致敬文学经典的课本剧大赛,从“潮生诗韵”朗诵会到新年草坪音乐节,创意十足、丰富多彩的活动很难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所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学校。
去年12月28日的“南风和兮花千树”南外高中新年草坪音乐节注定留在许多学生的记忆中。以天空为幕,借草坪为席,历时一个学期的精心筹备,摇滚、民谣、国风、芭蕾、街舞……所有节目均由学校师生、校友创作、演绎,导演团队也均由学校师生组成。
“草坪音乐节是我们最盛大的活动,我太期待了。”潮音社社团学生胡颢铭希望今年能在上面敲起架子鼓,嗨翻全场。“在南外,我们受到尊重,精神自由,饱享青春美好。”
谁的青春不疯狂。为什么要力排众议、顶着压力举办草坪音乐节?梁明说,这不仅仅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育人理念的艺术呈现,希望孩子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也能放飞自我,燃烧激情。
这一年一度的“南外春晚”把自由、狂欢、热爱镌刻进每一个师生的心中,也点燃了前行的动力和热情。
2025年南外高中刚过20岁生日,南外集团正迎来三十而立之年。在由南外集团承办的全国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育领导力提升”年会上,梁明说:“人工智能必然会改变教育关系,但我们期待的教育关系是:人工智能是为教育存在的,教育是为学生存在的,学生是为人类未来存在的。”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康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