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顶流”企业齐聚深圳 三大创新密码解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6:13:00
中国机器人充分展示了“能文能武”的技术实力,弹钢琴、毫米级抓取等技能都不在话下。 安宇飞/摄
证券时报记者 安宇飞
中国机器人“顶流”企业在深圳来了一场“华山论剑”。4月24日,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开幕,超200家机器人企业在此汇聚展示科技成果,成为深圳市内举办的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最新成果展。
记者在现场发现,本次展会成为揭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密码”的重要窗口:从创新速度来看,2024年全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同比暴涨超200%,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掌握格斗、马拉松等“十八般武艺”;上游产业链配套和下游应用场景为各地机器人企业迅速发展筑牢底座,而金融力量托举机器人产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新势力”。
创新速度:
专利申请量“坐火箭”
全身闪着银灰色泽的人形机器人在钢琴前如绅士般坐立,随着其手指灵活地弹动,一首灵动的钢琴曲跃然而出,为展会提供了悠然的“背景音乐”……在本次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上,中国机器人充分展示了“能文能武”的技术实力,弹钢琴、毫米级抓取、走路奔跑等技能都不在话下。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次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夺得冠军的是我们的‘天工Ultra’机器人,目前天工机器人已经接到了超过了100台意向订单。”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优必选将借助展会平台进行技术和应用场景方面的交流和探索。
“人形机器人G1是会格斗和功夫的,最近一个月左右我们就会有一场机器人格斗直播。”宇树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展会上的人形机器人“能打又能跑”的背后,是企业在运动控制、算法、多模态感知等层面的大量技术突破。
近两年,全国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量以“坐火箭”的速度增长。据企查查数据,2024年全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达到387项,同比增长202.34%;2023年全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为128项,同比增长276.47%。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占据了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数量的60%以上,新型实用专利占比近三成。
而最新趋势是,大厂逐渐成为各地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主力军”。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量为20531件,连续多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大厂正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截至2024年底,腾讯、华为、大疆、平安科技等大厂机器人产业专利累计申请量位居深圳前四。
“从生态角度来看,以前是中小企业做硬件的专利多,现在已经是高校、研究所和腾讯、华为等大厂进入了。机器人产业要想真正变成一个‘大工业’,标志就是这些大厂进入。”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土壤:
上游产业链+下游应用
为何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能跑出“火箭”般的创新速度?这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土壤。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完善的上游产业链配套,为这一产业“长成大树”提供了土壤,而庞大的市场应用空间成为产业发展的“养料”。
以深圳为例,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在机器人企业发展初期提供了“坚实地基”。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创业初期我们拿着图纸,直接在楼下就能找到加工厂,当天就可以拿到我们设计的加工件。”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配套和生态建设上,我们在深圳得到了很多支持。”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深圳拥有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在非工业机器人领域,深圳拥有激光雷达、芯片、舵机、移动底盘等大量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平均每个机器人有60%到70%的硬件成本都来自深圳及其周边企业提供的硬件。
跳出深圳、放眼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拥有较好的上游产业链基础。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将其开源的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带到了本次展会上,超过一米八的身高以及头上像“帽檐”一般的摄像头格外吸睛。
“我们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开源共创平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背后的主体,这个‘地方’指的就是上海。长三角的产业链配套完善,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创新是在各个实际应用场景里“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有落地的场景才会有真实的需求,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动力。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有小部分在上汽延锋的工厂里进行上下料作业,辅助汽车生产,也有人形机器人进入了上海电气,从事核主泵安巡防检等工作。
上海、深圳等城市庞大的企业需求,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和创新提供了充足“养料”。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委员汪张明表示:“人形机器人本质上是一个智能综合体,想要做出和人一样的动作需要庞大的数据基础。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和应用积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价值才能逐步凸显。”
创新活水:
踊跃灌溉“创新之花”
人形机器人产业是公认的“烧钱”赛道,各界资本踊跃“投早投小”,为产业技术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200起左右投融资事件,金额总计超200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数量占比最高,达到49%。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24年全国机器人产业融资数量来看,深圳以72起融资事件位居全国首位,北京和上海分别以63起和39起紧随其后。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24年机器人产业融资中,深圳种子轮和天使轮投资的占比高达31.94%,高于全国26.64%的平均水平,体现了深圳市场化资本投早投精的优势。”
在宇树科技、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的背后,都能看到深创投的身影。深创投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投什么。在机器人领域,我们大的逻辑是立足于机器人的本体,往整个上下游去看,找一些相对掌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去投资。”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2023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投融资热度显著提升,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能有效加速企业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同时这也激励了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人形机器人产业中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