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汛前宝贵窗口期,江苏如何推进雨水情测报体系建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23:00    

原题:汛前宝贵窗口期,江苏如何推进雨水情测报体系建设?

未雨绸缪,方能江河安澜。4月1日,记者从江苏省水文局获悉,汛期将至,江苏用好汛前宝贵窗口期,全力迎战防汛大考,构建完善覆盖全域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为护航江苏“经济大省挑大梁”水安全提供坚实水文支撑。

高空之上,水利气象携手,25部测雨雷达组网运行,8部正在建设,50公里观测间距将“云中雨”尽收眼底。

雨滴落地,4331处雨量站数据在水文和气象部门之间实时互通共享,每24平方公里一站点追踪“落地雨”。

河湖沿线,5000余处水文站点动态把脉“江河水”,359个报汛站完成信道升级,154个基本站实现双套测流,依托北斗卫星实现“断电不断讯”。

江苏充分运用建成上线的防汛抗旱预警调度智慧决策系统,锚定“预报预警”目标,奋力迈向“预演预案”,“三道防线”已成为江苏水文支撑水旱灾害防御的最大底气。

测雨雷达协同组网,前瞻捕捉“云中雨”

测雨雷达,是“第一道防线”的核心组成,通过监测云中雨势演变,捕捉降雨生成轨迹,为洪水预报抢占先机。在气象与水利部门的协同攻坚下,江苏省测雨雷达建设按下快进键,双方各司其职、共建共享。

测雨雷达及数据处理方面,由省气象部门牵头,规划建设33部X波段测雨(天气)雷达,实现覆盖全省的测雨雷达网络。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由省水利部门实施,基于全省水利统一应用平台,研发面雨量监测、临近预报和致灾暴雨告警预警应用服务,接入流域区域预报模型,实现“云中雨”监测预报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

截至2024年底,25部测雨雷达已建成上线,均获得中国气象局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水利和气象部门建立数据专线通道,雷达回波组网监测成果接入省水利厅统一数据平台,精细化格点雨量监测产品及短临预报产品全面共享。预计2025年底,33部测雨雷达全部上线,雷达组网间距将达50公里,实现省内中小河流和水库上游汇水区覆盖监测,省内区域满足要求。

成效显著,再谋新高。“十五五”期间,水利气象两部门将协同增建7部雷达,合力构建覆盖全域的40部测雨雷达监测体系,届时全省雷达组网间距将优化至40公里级,实现监测网格再加密、精度再提升。

监测站点持续加密,实时追踪“落地雨”

雨量站与水文站,是捕捉“落地雨”、把脉“江河水”的核心防线。依托既有站网基础,江苏持续优化雨量站网密度,提档升级水文站点能力。从城市到圩区,从骨干河道到重点湖库,这张监测网正以更密布点、更快响应、更强保障,为洪水预报筑起坚实的地面基石。

打基础、利长远——

江苏水文紧扣“织密第二道防线”“补齐第三道防线”目标,按照《江苏省水文站网规划(2022—2030年)》要求,统筹水文站网分布、密度、功能,组织实施省水文基础设施工程、省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工程、省国家基本水文站标准化改造及应急监测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补充完善雨量、水位、流量等监测站点,累计新改建水文站1048处、雨量站302处,通过专线逐时共享气象部门1893站气象雨量站数据,实时在线4331处雨量站。

测得到、报得出——

强化极端天气和超标准洪水水文设施测报能力,新建水文站点均采用自动监测方式。在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等地试点推进微波链路测雨技术,实现对城区降雨的全覆盖、高精度监测。对2000余个水文站点的通信终端进行升级改造,重要站点配备北斗卫星通信,实现“公网+卫星”双通道报汛。配备便携卫星站5个、北斗终端28个、卫星电话34套组建通信网络应急保障,实现应急监测现场数据采集及实时回传。

聚重点、补空白——

2023年主汛期前,为及时掌握全省重点塘坝实时水雨情信息,江苏水文紧急加密建设重点塘坝水雨情监测站点350处,并在汛期塘坝汛情预警、险情处置提供了实时水文信息支撑;2024年汛前,为进一步落实洪水期间圩区限排管理责任,实时掌握圩内外水位情况,江苏水文紧急组织建成282个圩区水位站,在科学调度圩区水量、精准服务圩区防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2024年底,全省实时雨量站密度平均每站已达24平方公里,水文站实现全省骨干河道、重要湖库水体、市际行政区界断面全覆盖。全省近1900个国家级气象台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雨量实况观测数据落地存储,专线接入江苏省防汛抗旱预警调度智慧决策系统,数据资源不断丰富。

智慧大脑科学分析,精准预判“江河水”

2023年起,为加快打造“预报精准、预警超前、预演仿真、预案靠实”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江苏省水利厅党组着力构建全省统一的“5+5+3”防汛抗旱预警调度智慧决策系统,推动省内5大流域片区、5项防洪重点任务、3类信息化建设的数据在统一平台实时交互。江苏水文负责编制方案,构建总体框架,夯实数据底板,集成水利业务应用,统一展示“四预”成果。

久久为功,终见其效。“云中雨”被气象雷达率先捕捉,“落地雨”被雨量站点实时追踪,“江河水”被水文站网动态感知,“三道防线”层层递进,贯通“降雨-产流-汇流-演进”链条,各类数据在“5+5+3”系统中交汇融合,让调度指令跑在洪峰前头。

2024年7月上旬,江苏省沂河、沭河接连出现两次编号洪水,南四湖、骆马湖水位持续攀升。江苏省防汛抗旱预警调度智慧决策系统首次亮剑——“三道防线”驱动沂沭泗河流域干支流重要站点和大型湖库洪水预报分析逐日滚动,及时发布水情预测预报信息,提前1天准确预报临沂站洪峰流量6900m³/s,与实测流量相差10%,为预判沂沭河洪水调度,预降骆马湖、石梁河水库水位,腾容迎洪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7月16日8时至17日7时徐州市累计雨量超100mm站点26处。目前,雷达降雨回波主要位于徐州、宿迁及淮安一带,向偏东北方向移动。”2024年主汛期,这条告警信息一经江苏水文发出,由省防指统筹安排,刚刚经历强降雨的徐州水利部门迅即调配防汛力量和资源,聚焦主城区和水库塘坝集水区。

及时准确的告警信息,来自水文部门24小时监视,依托的是“第一道防线”共享的高频次雷达拼图和临近降雨预报产品。利用共享数据池,对照告警标准,江苏水文可以在汛期逐小时滚动开展设区市主城区、水库塘坝集水区局地短历时暴雨监视告警,为城市防洪排涝和水库塘坝安全度汛提供预警支撑。

今年汛前,江苏水文还将牵头开展预报预警模型率定验证和性能优化,在全省范围内分片区组织专班,推进系统功能验证和优化,以期在今年汛期发挥更大效用。(吴琼 陆叶 侯宁宁 冯胜男)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相关文章
平江县伍市镇伍市学校:地震 + 消防 “双保险”,安全防卫实战课完美落幕
2025-04-03 21:27:00
江泽民故居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2025-04-03 16:23:00
汛前宝贵窗口期,江苏如何推进雨水情测报体系建设?
2025-04-02 07:23:00
江苏兴化:湿地公园“万鸟翔集” 科技赋能鸟类保护
2025-04-01 20:31:00
创造江苏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最好成绩,3人获省政府记大功奖励
2025-04-01 12: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