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与军统上层当邻居 揭秘抗战大后方的“前沿阵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7:00:0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成立了多个领导机构。其中,设立在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尤为重要。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南方局积极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在重庆嘉陵江畔的红岩村,矗立着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说起红岩,人们想起的往往是牺牲在白公馆、渣滓洞的烈士们。殊不知,“红岩”与中国革命的密切关联是从这里开始的。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武汉沦陷,中共中央重新布局国统区工作,撤销武汉长江局,在重庆设立南方局。

总台央视记者 武兵:这个二层小楼在抗战时期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对外公开的名字叫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另一个名字是不能公开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从1939年到1946年,在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这里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堡垒。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丁英顺:南方局它是一个秘密机构,它依托于公开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以这样一个名义对外开展活动。虽然说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是这个时候国民党还是不允许中共以合法的形式在国统区活动的。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重庆革命活动处于低潮,气氛压抑。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人以话剧为突破口,发起组织“雾季公演”。

在重庆大雾弥漫日军轰炸少的季节,文化界人士连续4年排演了100多部进步话剧,有力推进舆论斗争,团结了抗日统一战线。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丁英顺:像我们所熟知的《屈原》《法西斯细菌》《天国春秋》等进步话剧,都是在这个时期轮番上演,开创了中国话剧史的黄金时期,这个也是我们南方局领导文化运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曾家岩50号:向世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除了城郊红岩村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城内还有一处机关位于曾家岩50号,也就是广为人知的“周公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这里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团结抗战,向世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总台央视记者 武兵:这里是曾家岩50号,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重庆城区的秘密办公地点,因为这幢房子是以周恩来同志个人名义租赁的,所以也被叫作“周公馆”。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重要机构入驻这里。当时,曾家岩50号所处环境十分复杂:

馆外左边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右边不远就是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馆内更是国共两党上层人士同进一大门、同住一栋楼。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却从容不迫,加强与进步人士接触沟通,有力领导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馆内这组照片讲述着这里曾经主导的“香港大营救”的峥嵘岁月。1941年香港沦陷后,大批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滞留在香港,生命安全岌岌可危。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丁英顺:甚至日军还搜捕到一份名单,这些文化人士的名单,按名单来搜捕这些人士。

得到消息后,南方局迅速传达中央指示,部署营救行动,动员了数百名地下党员、协调中共南方工委等多方力量参与救援,克服了日军封锁、船只缺乏等重重困难。整个营救行动历时3个月,成功营救800多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无一伤亡。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丁英顺:被茅盾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抢救运动”,使得这些文化界人士或者爱国民族人士真正认识到原来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从而更加的向党靠拢,推动了抗战胜利。

除了国内,南方局也很重视与埃德加·斯诺等国际友人的关系,争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支持。曾家岩50号作为南方局在重庆城区的办公地点,在开展国际交往、扩大国际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丁英顺:促成了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赴延安,通过外国记者的报道,使得中共更加为外界社会所了解。促成了美军观察组赴延安,使得中共与美国的官方军方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特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 “民主之家”
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百年进程中,重庆谱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也绘就了风雨同舟的统战画卷。抗战时期,南方局高举抗日和民主两大旗帜,推动这里成为党的统战工作重要实践地和中国民主党派的重要发祥地。
特园原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家,抗战时期南方局想在重庆找个合适场所开展统战工作,周恩来、董必武就想到了和他们交情不错的鲜英先生。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社教部主任 廖艺文:来了之后他们阐明了来意,鲜英非常坦诚,他说“特生(鲜英字)早有报国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如此推心置腹,为赴国难,我一是愿意,二是不怕”。

自此,特园就成了南方局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场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到访特园,与各界人士共商国是。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社教部主任 廖艺文:当年董必武就把特园称为“民主之家”。在这块民主之家的门匾下方,左右两边还有一副楹联,这副楹联是由民盟的主席张澜给他所题写的,“哪管他法西斯帝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重庆特园还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诞生地。中共中央南方局借助特园这个平台,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势力,成功团结了一大批民主人士,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力量。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也曾多次来到特园。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社教部主任 廖艺文:当时毛泽东就在周恩来和王若飞的陪同之下来到特园,当时张澜以民盟主席的身份设了一个欢迎宴,毛泽东同志就感慨地说道,“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在宴会上毛泽东反复强调和为贵,写下了“民主在望”4个字,并说“道路尽管曲折,前途甚是光明”。

如今,依托特园建立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这个亲历了当年南方局和民主人士活动的重要场所,今天同样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携手奋进、共谋复兴的伟大历程。
责任编辑:赵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