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打赢高地冲锋——记第76集团军某旅侦察一连连长高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8:21:00
夜幕之下,一片寂静。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连长高策带领侦察小分队悄然深入“敌”阵,队员们如同一柄柄出鞘利刃。
侦察兵,被称为“战场之眼”。如何擦亮这双眼睛,高策带领官兵发起冲锋——成立战法训法研讨组,建立官兵训练数据库;白天铆在装备上练操作、测通联,晚上泡在学习室研原理、学编程;开展教练员集训、侦察兵集训,培养能教会训、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
“侦察不到目标,指挥所无异于失明,仗还怎么打?”面对未来战场,高策深切感受到,当他们看得越来越远的时候,战场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晰。这些年,他带领官兵向着打赢高地出击,圆满完成多项大项任务。
强基
2017年,军校毕业的高策被分配到了第76集团军某旅侦察营。成为排长的高策十分兴奋,当侦察兵是他长期以来的梦想,他也立志要成为一名素质过硬的“侦察尖兵”。
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次侦察兵专业考核,高策惨遭“滑铁卢”。
无人侦察机、夜视仪、通信电台,光电图像、目标定位系统和战术互联网,识图用图、判定点位、目标引导……纷繁复杂的侦察装备和专业课目,让习惯于体能比拼的高策在考核场上无所适从。
“体能只是基础,技能才是关键。”这次失利使高策充分认清了自己与一名优秀侦察兵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侦察兵的任务是感知战场、透视战场,想成为“尖刀”般的侦察兵中的“刀尖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侦察兵的所有本领学懂吃透。
高策报名参加集团军侦察专业集训,从零开始学起。无人侦察机不会用,他就一字一句背使用手册;光电图像看不懂,他就一笔一画绘图纸;判定目标不准确,他一趟一趟积累经验。
这一年,高策以优异成绩完成集团军侦察专业集训,被推荐参加陆军比武竞赛。
“如果连真假目标都分辨不清,号称‘战场之眼’的侦察兵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作为侦察排长,高策第一次带队参加比武竞赛的综合演练,就在目标侦搜这一项目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根据行动指令,高策需要带队在夜间前往“敌”后地域,侦搜获取重要目标信息。
经验不足的高策在侦搜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被“敌”在高地前沿设置的假目标误导,回传了错误的数据,导致炮兵火力无法有效毁伤目标,侦搜行动直接被演练导调组判定为“无效”。
面对难看的“成绩单”,高策深知,如果在战场,这一失误将会造成极大被动,令我方付出惨痛代价。要想让侦察情报“快”“准”“全”,就必须以实战化角度,用紧贴实战的思维理念感知战场态势,分析战场局势。
演练结束后,不服输的高策决心攻克这道难题。那段时间,无论是否夜训,他都会带上望远镜爬上营区后山的训练场,在星光点点中练暗夜条件下的目标辨别能力。
“成为‘尖兵’没有任何捷径,就是要像‘磨刀’一样把自己变‘锋利’!”2019年,高策带着侦察小队参加集团军侦察专业的新一次比武时,他已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带领小队第一个到达终点,且以绝对快速的成绩完成了所有的课目考核,总评为全集团军第一名。
这一年,高策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荣立个人二等功。
研战
2020年,刚刚升任侦察连连长的高策,带领连队官兵将新型侦察车迎进了车场。
兴奋之余,高策率先登上战车,映入眼帘的是从未见过的车载雷达、电子态势图等先进设备,盘根交错的电线和复杂的线路图让高策意识到,这个“铁壳子”可不简单。
“不能拿着一手‘好牌’,却不知道怎么‘出牌’!”入伍12年,经历了20多种武器装备更新升级,高策深刻感受到武器装备的革新给连队战斗力带来的变化,要让新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这就是当下作为连长的第一要务。
当时,部队正在高原驻训,交通通信并不方便。为了学透装备,高策只能采用最“笨”的办法——一个一个装备试。
“连长在车里一窝就是一天,有时候吃饭都在车上解决。”情报员、二级上士祝梦星对高策持续1个多月的高强度钻研记忆犹新。驻训地和厂家有两个小时时差,为了能多求教一会儿,高策总是连队最早起来钻进车里的那一个。
长期的劳累,高策的身材愈发消瘦,工作笔记却越来越厚。“成了!”1个多月后的一天,高策扶着腰钻出车舱,眼中满是兴奋。
在这1个多月的持续“攻坚”下,高策已经熟练掌握了新型侦察车各个设备操作方法及通联手段。他不仅可以手绘情报链通联组网体系图,还梳理总结终端故障排查经验百余条,改进构网组网方式,让装备使用效率提升近三分之一。
一人强是刀尖,集体过硬才是尖刀。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高策带着连队技术骨干成立了“攻坚小组”,专门解决制约侦察专业力量运用的“老大难”问题。
高策深知侦察不仅要做到掌握情报,更要做到快速处理传递情报。会用装备只是一方面,打通链路才能让情报插上“翅膀”,助力战场决胜。
为此,高策带领连队“攻坚小组”,以“打通指挥链路检验评估训练”为牵引,深入研究情报链装备组网运用,先后解决链路中装备体制不统一、服务协议不支持等20多个难点堵点,为7型侦察情报装备贯通链路,实现了“指挥通联顺畅、情报流转及时、处理上报全面”的情报链建设目标。
他带着骨干将相关成果编写成册,形成一套集装备操作、软件使用、通联组网于一体的实用性装备操作教材,改变了情报处理专业缺乏装备组网实用教材的现状,相关成果在任务一线得到推广使用。
为提升官兵夜间反侦察能力,高策多次组织小范围夜间侦察模拟对抗,将经验总结归纳,汇编《夜间防红外侦察指导手册》等战场技能辅助资料,有效提升了侦察分队遂行任务能力。
育人
“和高策搭档,我很幸运!”侦察一连政治指导员刘俊辉和高策是同批的排长,对高策非常了解。刘俊辉感到“幸运”,是因为高策带兵不仅有激情和温情,还有一套“妙招”。
“五指伸出也不一般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高策认为,带兵要带能打仗的兵,这需要每个人把短板补齐,把专长练精。
排长李雷旭对高策非常佩服。“我们连长特别有方法!”李雷旭记得自己曾向高策建议,如果能在手枪击发后就知道自己的弹着点在靶子上的位置,就可以及时调整,从而提升连队射击水平。
高策对这个建议连连点头,随后就带着李雷旭研制了小型激光定位装置,在手枪击发一瞬间达到“枪响点亮”的效果。在这一装备的有力加持下,连队手枪射击成绩在1个月后就实现了全连合格,优良率从45%提升到73%。
提升连队整体水平的同时,高策也注重尖子培养。中士罗昌肖手枪射击考核中次次优秀,但却比连队其他人训练更为严苛——手挂水壶练据枪,配戴防毒面具练瞄准,百米冲刺后练稳定……尽管训练强度大,罗昌肖却从未抱怨过,因为连长高策就是这么练过来的。
在高策手把手的训练下,罗昌肖进步飞速。次年,在旅里的“三手”评定中,他一举夺得“神枪手”的称号。
“一环都不能差,一个都不能少。”高策带兵除了有方法、标准高,对官兵的思想问题也抓得很准。
“连长不但是用脑带兵,更是用心育人。”中士朱迪记得,在一场侦察兵专业比武竞赛中,全队发挥一般,成绩不佳,队里士气有些低迷。
本以为一向追求第一的高策会发火,却没想到高策不仅没有责怪大家,反而不断强调自己的责任,还不停地鼓励大家不要气馁。
“连长看着像个‘直男’,但也是个‘暖男’。”中士李海龙也感受到高策除了责任心之外的暖心。一次,高策看到李海龙训练时有些心不在焉,就走上前问道:“家里有事一定要说,要相信连队!”看着高策真挚的眼神,因为父亲生病住院而忧虑不已的李海龙感觉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有这么关心我们的连长,我们怎么可能不好好干!”李海龙说。
爱兵,才能带出好兵。在高策的努力下,全连官兵都在向着成为侦察尖兵这一目标冲刺。在连队的荣誉墙上,有自主研究打通侦察装备组网链路的祝梦星,有比武夺魁的罗昌肖,有演训任务完成出色的朱迪……一批又一批官兵在高策的带领下,实现了自我的飞跃。
高策担任连长4年来,连队战备训练水平显著提升,数十名骨干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先后有19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连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
带领集体取得荣誉的同时,高策也不断进步。他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侦察情报工作先进个人、战区陆军精武强能标兵,前不久被评为陆军第七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曹达功 孙晨 王雲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7日 05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