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揭晓,长沙5个项目及个人获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6:5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近日,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院所及企业机构的53个项目及个人获奖。获奖项目涉及大模型、脑机接口、数字人、无线传感、医学成像等多领域技术研发及应用,展现了我国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长沙有5个项目及个人获奖,包括2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个青年科技奖。

具体来看,国防科技大学刘新旺等完成的“聚类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印二威等完成的“自适应多模态脑机接口理论与方法”,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杜永浩,湖南大学邵海东、钟杭获得青年科技奖。

“聚类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聚类分析的关键前沿科学问题,在理论模型和方法应用等层面取得突破,为扩大我国聚类算法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适应多模态脑机接口理论与方法”项目,在脑功能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脑电特征增强方法、多模态脑机协同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在辅助康复和航天操控等领域进行了示范应用。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教授邵海东是一名90后,作为运载装备机电系统智能运维研究专家,他曾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在C919大飞机、超大直径盾构机等航空航天、地下交通等领域的“大国重器”中应用。比如其带领团队潜心研发的智能系统,可以精准监测盾构机的健康运行状态,为“地下蛟龙”“把脉问诊”。

同为90后的钟杭,是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副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空中机器人规划与控制、集群机器人协同、特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等领域研究工作。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事业,如何安全高效维护至关重要,然而其大都工作在高空、强磁场等复杂高危环境,传统人工方式危险性高、效率低下,亟需机器人替代。钟杭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开展复杂环境下空中特种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比如研制出飞行接触式、线路挂载式两类空中作业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风电、桥梁、输电线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

据了解,吴文俊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为弘扬其科学家精神,201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以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瞄准科学交叉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

相关文章
3月河南医疗器械招采市场分析:招标预算总额6.61亿元,单个项目预算最高5000万元
2025-04-15 13:01:00
开放逐新!第137届广交会今日启幕
2025-04-15 08:00:00
安徽向前|“煤城”突围记
2025-04-15 00:11:00
数字赋能 昌马总干渠开启智能巡查新时代
2025-04-14 12:22:00
蝶变!泉州首个“华侨+文旅”项目预计8月完工
2025-04-14 1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