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牧区孩子插上追梦的羽翼 ——“走进新玉树”系列报道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5:14:00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玉树学生制作藏式面点。
毕业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普措。玉树州教育局供图

本报记者 程宦宁 余 晖

4月15日傍晚,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敬老院内,志愿者普措正在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和老人们聊天。

初见普措,瘦小的身躯里充满了能量,性格开朗的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普措说:“我现在在治多县统战部上班,只要下班有时间就会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周末了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虽然能力有限,但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为他们带去爱和希望。”

普措为何如此热爱公益活动?

他拿出手机打开了一张照片,里面是一个驼背非常严重的小男孩,普措说:“这个就是我,从小我就患有僵直性脊椎炎,背上就像是背了一座‘小山’,不仅活动不方便,我的身高也比同龄人看起来要低上很多。”

因为这个病普措没少吃苦,他的母亲康吉说:“孩子在四岁左右时身体出现脊椎侧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来越重,每天生活在自卑和痛苦中。我们也带着他去过很多医院,但是结果都不尽人意。再后来,普措走50米的距离要休息好几次,我们做父母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因为这个病,普措的性格开始内向起来,平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看书学习。普措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要走出大山,我要改变命运。”

幸运的普措赶上了好时候,2015年,玉树州初中毕业生出现井喷式增长,州内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一向重视教育的玉树州,为了让所有的初中毕业生有书读有学上,开启了异地办学计划,坚持每年向异地输送1000名高一新生,接受外界优质教育资源。

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孙美红说:“异地办学不仅能够有效弥补玉树高中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切实提高玉树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缩小教育区域差距,促进内地与玉树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在我看来异地办学就是牧区孩子梦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2015年9月,普措顺利来到了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开启了新的求学之路。正是这次机会,彻底改变了普措的命运。

来到新校园没多久,普措就成了全校的“名人”,普措没有太多的自卑,反而更加坚守自己的初心,认真学习。

而时任什邡市七一中学的校长赖绪云了解了普措的情况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助这个来自牧区的孩子。

很快赖绪云就有了行动,最终通过社会慈善机构的帮助,普措前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找到国内首屈一指的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梁益建医师为其诊治。

面对高额的手术费,赖绪云又发动全校捐款为普措筹措手术费。

万事俱备,高二那年起,普措开始接受手术和矫正治疗。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梁医生把普措的病情放在心上,精心设计治疗方案,用心实施治疗步骤。从物理拉伸到三次手术矫正,普措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

最终,普措成功战胜了病魔,身高从1.47米增高到了1.74米,变成了一名高大英俊的阳光大男孩。

2018年,普措重新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为高考准备。普措的班主任梅桂花老师说:“刚来的时候这个小男孩脸色是青青的,他的背高耸着,脊椎侧弯对内脏也有压迫,当时军训普措就站在一边看着。现在看他脸上写满了自信,看来不止是治好了他身体上的病,更是重塑了他的生命。”

普措说:“走进校园特别温暖,感谢校长和老师,还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过去好好学习是为了走出大山,现在我的想法变了,因为异地办学的好政策,让我走出去享受到了好的教育资源,还治好了我的病,现在我要好好学习,等学业有成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帮助更多的人,把在这得到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如今,普措带着这份感恩的心,回到了家乡,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当初的承诺。

“教育先行”,在玉树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玉树异地办班的郑重承诺。近年来,在北京等省市党委政府鼎力协助下,通过异地办学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了玉树人民感恩、铭恩之心,促进了交流交往交融和民族团结,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异地办学也成为了玉树教育发展的一个窗口和品牌。

孙美红说:“目前,全州共在北京、四川、江苏、辽宁等4个省市和西宁、海东等省内地区中的9所学校举办玉树高中班,以西藏政策中职班为载体在北京、重庆、江苏、江西、四川等18个省市举办玉树内职班,在省内学校举办玉树异地办学初中班。截至目前,全州共有6741名学生在异地就读。”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奔赴,玉树异地办学已成为玉树州教育的“领头羊”,2024年,7所异地高中承办学校1687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752人,本科(预科)上线率44.98%。同时,各承办学校将学习场地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全州异地高中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42处实践课堂活动点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主动学习的动机,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实现了一次完美蜕变。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17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每周经济观察】从三个变化看外贸破局之道
2025-04-19 06:39:00
让牧区孩子插上追梦的羽翼 ——“走进新玉树”系列报道⑥
2025-04-17 05:14:00
杜娜:15年坚守,架起为民服务 “连心桥”
2025-04-14 19:23:00
“青年YU城”起航,激发惠城青年与城市共鸣
2025-04-14 16:15:00
“卤鹅哥”回应被湖南台丢下:有些失落,重心是陪伴“甲亢哥”
2025-04-14 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