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入选!江苏已有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4:34:00

交汇点讯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选,加上此前入选名录的洪泽古灌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里运河-高邮灌区,“鱼米之乡”江苏已有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200项,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

赤山湖灌溉工程位于句容市南部,秦淮河流域上游核心区,灌溉面积7.7万亩。其历史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距今已有近1800年。
在技术创新与管理智慧方面,赤山湖灌溉工程堪称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古人依据句容“丘圩并存”的独特地势,创造性构建“低乡蓄水、高乡壅水”的“三维治水体系”,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其科学理念至今仍在灌溉、防洪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据了解,在13项赤山湖灌溉工程遗产中,有8项仍在发挥原有功能,充分体现了其设计的科学性与耐久性。
近年来,句容市高度重视赤山湖灌溉工程的保护与活化利用。通过实施赤山红砂宕口关闭、化工污染企业搬迁等生态治理举措,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赤山湖、赤山景观提升改造,建成赤山湖灌溉工程展示馆,让千年水利智慧得以直观呈现。在此基础上,赤山湖成功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还依托优质生态资源,举办万人骑行大会、赤山湖冬泳节、国际公开水域挑战赛暨铁人三项邀请赛等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水利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今天的赤山湖,不再是简单的水利、农业灌溉工程,而是巡查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旅游发展等工作有序开展,集水利灌溉、生态保护、自然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湖泊与自然保护地。
链接
里运河—高邮灌区

2021年,“里运河-高邮灌区”入选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江苏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京杭大运河扬州至淮安段也被称作“里运河”,里运河高邮段全长43.4公里,从车逻镇三十里铺到界首镇子婴闸,沿线共有8座涵闸,引大运河水源通过三级渠道为52万亩灌区农田提供灌溉。近年来,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灌溉保障能力大幅增强,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年节水9100万立方米,年增产粮食500万公斤,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持续发展。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

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国内外唯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灌溉总面积52.88平方千米,分布在兴化湖荡区,是拥有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复合灌排工程体系。
洪泽古灌区洪泽古灌区

2023年,洪泽古灌区入选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洪泽古灌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境内,西依洪泽湖大堤,东至白马湖,北临苏北灌溉总渠,南至淮河入江水道,现状控制灌溉面积48.13万亩。洪泽古灌区源于破釜塘,始建于公元199年。灌区的水源初为破釜塘、白水塘,明代大修洪泽湖大堤,拦蓄淮河水形成洪泽湖,洪泽湖淹没破釜塘、白水塘,成为灌区的水源至今。唐代在白水塘的挡水工程“唐堰”上设八斗门取水,水门下开五条干渠(青州泾、徐州泾、大府泾、竹子泾和棠梨泾)输水灌溉;明清在洪泽湖大堤上建闸坝和涵洞泄水,下接白水塘时期输水河道,输水河道灌排兼用,通过在河道上建坝拦蓄泄水,在河堤上建闸涵引水灌溉,延续至近代;当代,在洪泽湖大堤上建周桥和洪金涵洞从洪泽湖取水,配套灌排渠道,取代古闸涵和河道的灌溉功能,古徐州泾、竹子泾、棠梨泾成为灌区排水干沟,形成周桥和洪金两个大型灌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戴凌 肖雷
图片来源:江苏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