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军令状看似严苛,其实都是人情世故——三国中最著名的两次军令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5 08:37:04    

所谓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甘愿接受军法惩治。军令状看起来非常严苛甚至是残酷,三国演义中就出现过几次立军令状的情况,不过,却充满了人情世故。

三国中最喜欢玩军令状的莫过于诸葛亮,赤壁之战中他曾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三天内打造十万支箭”,鲁肃虽然为诸葛亮担心着急,但诸葛亮来了一手“草船借箭”,轻轻松松完成任务,令周瑜抓不到把柄。

还有两次,却让我们感到说是军令状,倒不如说是“看人下菜碟”,全都是人情世故。

关羽立下军令状,华容道截杀曹操,结果却将其放跑

还是赤壁之战,诸葛亮从东吴返回,见到刘备,告知大事已成,并立刻点兵派将,安排伏兵,准备痛打落水狗,扩大战果,顺便抢夺胜利果实。

在把张飞、赵云等众将都安排好之后,唯独留下关羽。

关羽主动请缨,诸葛亮又在话语中拿捏住关羽,让他立下军令状,然后去守华容道。结果,当然大家都很清楚,各路伏兵大获全胜,收获颇丰,唯独关羽啥也没有捞着,没动一刀一枪,放走了曹操。

这时候,诸葛亮拿出军令状,要按军法从事。众人纷纷求情,特别是张飞,那可是说好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到后来刘备也出面,要求留下关羽,让他戴罪立功。

新版三国更好玩,刘备也说,关羽立了军令状,没完成任务该杀,但他们是兄弟,结拜时说好了同生死的,所以要一起受刑。这玩意儿谁还敢杀啊!

最后的结果当然也就不了了之,军令状抛之脑后。

马谡立下军令状,结果丢了街亭,坏了诸葛亮北伐大计,被挥泪斩杀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派自己的心腹之人马谡镇守街亭,命大将王平辅佐。结果马谡骄傲自大,不听诸葛亮临行前的安排和王平的劝告,最终大败亏输,并影响全局,导致诸葛亮北伐所获得的战果也化为泡影。

诸葛亮不仅对自己降职,自罚俸禄,还挥泪斩马谡,王平也被打四十军棍,军中将士不仅胆寒,而且感动。胆寒是因为诸葛亮确实军令如山,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心腹之人,违反军令照样被杀;感动试是因为处理马谡诸葛亮心痛落泪,还自罚俸禄。所以蜀军的军法更加严明。

同为军令状,为何关羽和马谡却是不同的结果呢?仔细分析,哪里有什么军令如山,军令不可违,全都是“人情世故”。

(一)立下军令状的人身份地位不同

关羽,与刘备是结拜的兄弟,食同桌寝同席,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马家虽然是蜀中的大家族,但马谡不过是诸葛亮身边的一个“参军”两人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像我们平时在工作中,诸葛亮如果是请来的职业经理人的话,那么刘备就是老板。老板的弟弟犯了再大的错,你能开除吗?职业经理人的心腹犯了错,那不就得“杀鸡给猴看”,借此立个规矩吗?

(二)任务目标不同,立军令状的目的自然也就不同

赤壁之战,诸葛亮出于战略考量,并不想杀死曹操,而关羽傲气冲天,当时并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诸葛亮让关羽立军令状,就是要杀一杀关羽的傲气,也好在今后更好地掌控关羽;

镇守街亭,那是战略要冲,马谡不仅要守住,而且还要力争击退来犯之敌。派马谡去,诸葛亮并不是完全放心,又恐其他将军比如魏延有意见,立下军令状是为了激励马谡,让他好好完成任务。

所以马谡违反军令状会被杀头,而关羽不仅死罪可免,活罪也没有,王平还被打了四十军棍呢,关羽一句“戴罪立功”,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

他们两人不同的结果,也告诉职场人士,跟着不同的人,做事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你是老板的红人甚至是生死兄弟,自然可以顾忌小一点,做事不用考虑别人感受。但如果你只是职业经理手下的小红人,那还是要小心一些,不要太张扬,更不要树敌太多,小心当了“替罪羊”“背锅侠”。

相关文章
虎刺梅适合在家里能养吗
2024-10-16 12:16:46
教师节快到了,教师节礼物送女老师什么最好 ?不违规却能让人高兴
2024-10-16 12:06:19
西湖在哪个省哪个市?你知道吗?
2024-10-16 11:50:48
只羡鸳鸯不羡仙——福建宁德屏南鸳鸯溪
2024-10-16 11:38:19
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哲理(15个极度令人启发的金句)
2024-10-16 11: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