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最大冰川下,藏着一对世外桃源双子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08:07:41
世外桃源
利德阿尔卑(Riederalp)和贝特默(Bettmeralp) 是瑞士上瓦莱州一对孪生姐妹般的世外桃源小村。小村位于海拔1900米之上的半山腰,被宁静青翠的牧场草坡环保着,禁止汽车通行。冬季这里有完备的滑雪设施,夏天有大量风景优美的徒步路线,特别合适家庭游玩。同时,它们还是进入阿尔卑斯最大冰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阿莱奇冰川的最方便的门户。缆车是通往这两个小村唯一的交通工具。 通常人们都从Morel乘缆车前往Riederalp, 从Betten Talstation上缆车去Bettmeralp。 如果你是有着多年山路驾驶经验的老司机的话,你也可以像我那样任性地把车开到比这两个地方海拔更高的小村Ried-Morel再上缆车。 那里停位更多更便宜, 缆车票也便宜一半:
Ried-Morel村
这个就是我上缆车的Ried-Morel村了。极少外国游客从这里上缆车的,所以卖票大叔基本不会英语,不过指着价格牌比比划划总能把买票的事情搞定的。
车厢
缆车来了, 卖票大叔熟练的把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的山地自行车装上了专门的车厢。那对老夫妻穿着非常专业的骑行服,跟我乘坐同一个小缆车车厢, 一到终点站便跨上自行车绝尘而去, 酷得简直不近人情:
俯瞰
缆车越升越高。山谷在脚下了,森林在脚下了,牧场在脚下了,足足上升了将近800米的垂直高度之后, Riederalp到了。有的乘客下了缆车打开这种可折叠的小推车运行李,是个不错的办法。
公共电瓶车
如果你行李多的话,可以打电话给酒店,他们会通知这种公共电瓶车来接你。我看到一些游客走到半路招手上车, 估计是免费的。我只有一个背包,所以自己步行去酒店。 开走之前从背包里拿出了冲锋衣穿上,山下热得可以穿短袖了,这山上一阵风过来还很冻人。
窗户
自行车
是那种典型的瑞士小村,房前屋后花花草草,到处收拾得无可挑剔的。比较有特色的就是门前常见自行车,因为禁止汽车嘛。
七月初在阿尔卑斯山上算春天, 鲜花满地。 不过我得提醒一下, 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随便采。因为阿尔卑斯山上有不少野生植物是被瑞士政府列为保护品种的,如果你不认识的话,采到被保护品种了是要被罚款甚至有可能坐几天牢的。
看似与外界隔绝的小村,生活休闲设施却非常齐全。 有超市,有商店,从高尔夫球场到小型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儿童游乐设施都有,乒乓球台都有。特别合适欧洲人那种一家老小一住就是十天八天的度假方式。
初夏游客不算很多,遇到一大队中国旅行团, 剩下的散客画风基本都是这样, 走路的、骑车的、拖儿带女的。孩子走不了远路又没车可乘也不用愁, 一人给一小滑轮车当交通工具就不管了, 爹妈在后面牵手腻歪秀恩爱。
到酒店办好入住,在村里超市买了饮料水果,坐在客房回廊下看山谷里风云变化。
山里真是风云莫测。 刚才还阳光灿烂,转眼就下雨了。 看见上图背景部分中央那一竖象是雾一样的白色柱状物么,那不是雾,那就是不远处在下大雨,过了几分钟,雨就下到跟前来了。半小时之后雨小了, 但看上去并未晴透。原本打算乘缆车去看阿莱奇冰川的我,临时改主意决定走到Bettmeralp去。两个村子距离不远,正常人正常速度半小时就够了。
一路看到很多这样的木头长凳。 它们在村口的小广场上, 在看得到迷人全景的山崖边, 在宁静的小湖畔,在普普通通的道路两边,在任何一个有可能有人想坐下来静静的地方。椅子上都刻着捐献者的名字,有少量企业捐赠,大部分是私人的,捐赠的理由各式各样。上面这张长椅,就是这位叫做斯特法诺的十七岁的少年不幸早逝之后,家人为纪念他而捐赠的。把个人的悲伤化作给众人的爱,这是怎样一种博大深沉的感情。
这个悬崖边的小教堂是Bettmeralp村的标志性建筑。拍婚纱照的绝佳背景。 每年有不少新人专门到此结婚。
小教堂里精美的巴洛克祭坛
村里人生活讲究,这户人家给花儿们都撑上了雨伞。就算狂风暴雨过后也不至于满地落红一片凄凉了。
跟一位很和蔼的夫人一路聊了半天。她住在Riederalp,来Bettmeralp遛狗的。她问我是什么国家的人,我说中国人。她说她儿子住在意大利米兰,往中国卖时装的, 去过中国。如今跟在欧洲跟人聊天,经常能碰到对中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的,跟十多年前是大不一样了。走了一段, 夫人说她要往山上去看夕阳,而我决定返回Riederalp。她很关切地问我是否认识路,听我说绝对没问题之后,友好告别。第二天下大雾时我曾经有一点后悔没有跟着她一起上山,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错过了高山上的夕阳却收获了山谷里的彩虹!
彩虹
走了一个多小时,虽然看不见所谓的风景,但一路有摇曳着晶莹水珠的山花盛放,肺里是清新湿润的空气,耳畔是细雨中飘荡的牛铃声,那种空灵平静的感觉,仍然让人莫名欢喜。只是,这些牛也太放肆了,都躺到有着红白路标的阿尔卑斯登山协会规定的徒步路线上去了。天气晴好的日子,这些徒步路线上应该人挺多的,看来这些牛完全不怕人。
回到村口,雾仍是时聚时散变幻莫测,小村的轮廓时隐时现如同仙境。一对老夫妻坐在村口的长凳上一边野餐一边看风云变幻,那样的画面如此静谧美好,让人对“地久天长”一词又有了新的理解。